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爸媽,看到孩子打人、搶玩具的背後!是情商成長的需求!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爸媽,看到孩子打人、搶玩具的背後!是情商成長的需求!」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幾乎每一個爸爸媽媽在孩子0-6歲階段都會因為孩子打人、搶玩具而頭疼,採取批評、懲罰、哄騙的方式解決問題,孩子當時可能會聽話,可是回頭一遇到小朋友依然會我行我素。很多爸爸媽媽為此感到非常丟面子,認為孩子太自私了、不夠大方。

其實,如果爸爸媽媽能夠認識到,孩子採取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只是因為他們情感表達的能力有待提高,或許就會採取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這一問題。

(source: toutiao)

一、1歲左右,孩子往往是為了尋求連結,鍛鍊雙手

 

孩子在1歲左右的時候,非常喜歡用手抓大人的臉、脖子。如果從兒童發展理論上來講,一方面是因為孩子處於手的敏感期,喜歡到處抓東西;另一方面這是孩子的自我意識在形成,通過打人、抓人、咬人,來確定自己和他人的不同。但我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孩子抓人,更多的是希望進行感情上的連結,希望得到愛的滋養。因為我看到小傢伙抓你的同時,眼睛會直勾勾的盯著你,甚至抓完你還特別期待地看著你,希望得到你愛的回饋。


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是小孩子在使壞,特別是在自己非常疼的時候,就照著孩子的小手打一下,希望讓孩子得到教訓,不再抓人。我覺得這樣做可能會傷到孩子的情感需求。我建議這時爸爸媽媽最好能夠抱抱孩子、親親孩子,以表達自己的愛意,從而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當然,我們也沒必要任由孩子傷害自己,你可以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比如,孩子抓疼我的時候,我會特別誇張地表演哭,然後說“疼、疼”,以此來告訴孩子,爸爸對這個力度的刺激是不喜歡的。其實這樣做的目的,也是在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該如何恰當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

(source: toutiao)

二、幼兒園以前,孩子往往是為了展示友好,明確物權

 

兒子2歲時,有一次我陪他在肯德基店裡兒童遊戲區玩兒,這時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女孩也過來玩。兒子一看來了一個小妹妹,上去就把她摟在了懷裡,嚇得小女孩兒哇哇哭。我趕忙制止兒子,但沒想到那位媽媽說話特別難聽,“你是怎麼教孩子的?真沒素質”,然後抱著女兒就走了。兒子也被這位媽媽的舉動嚇呆了,撲到我懷裡。

我抱著兒子問“你是不是特別想和小妹妹玩?”兒子委屈地點點頭。然後我給兒子說“小妹妹不認識你,你上去抱小妹妹,所以她被你嚇哭了。沒事。就像剛才咱們在街上遇到我們單位的那個叔叔,他也想抱你,可是你不就不同意嗎?”孩子半天情緒才緩和過來。

事後我和妻子反思,我們平時上班忙,孩子總是被圈在家裡,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兒的機會太少了,所以導致他根本不會表達自己的友好,這是我們大人的責任。於是,從那天開始,我們就有意識的在小區里約同齡孩子和兒子一起玩,並且在兩個商場的兒童遊樂園辦卡,增加兒子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機率。


兒子剛開始在遊樂場還需要我們緊緊跟隨,慢慢玩兒開了,也就顧不上爸爸媽媽是否在身邊玩。後來一到遊樂園,我們就會告訴兒子“去找小朋友玩兒吧,爸爸媽媽累了”,然後找地方坐著休息。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的表現還是怵怵地,可過了一段時間,到遊樂場一見著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就會喊“咱們一起玩兒吧”,兒子學會了邀請和打招呼。

伴隨著兒子膽大起來,和小朋友搶塑料積木、搶小鏟子、搶小球就成了每次必上演的保留劇目。當發生這些問題時,我和妻子約定只是遠遠地看著,除非衝突非常嚴重,除非兒子邀請,我們絕不參與,我們讓孩子自己在經歷中豐富處理矛盾的經驗。後來我們驚奇的發現,當孩子間發生矛盾時,即使其他小朋友的家長早早介入,我的孩子也能夠大大方方地說明剛才發生了什麼。這使得很多家長誇他“這孩子,嘴真巧”。

2歲多的孩子,還有一點很令人頭疼,他進入了“物權敏感期”,所有的東西他都要確定是自己的,並且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在這個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很丟面子,如果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其他小朋友玩,一些爸爸媽媽就會從自己孩子的手裡硬奪過來給其他小朋友,以展示自己的“通情達理”。其實這樣做是非常錯誤的,不斷剝奪孩子對自己東西的掌控感,他就會非常沒有安全感,長大往往會變得“錙銖必較”,總想抓住一切。所以,遇到此類問題,解決的最好方式就是:充分保護孩子的擁有感。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給對方家長開玩笑似的解釋“物權敏感期,沒辦法”,然後和對方家長一起轉移孩子們注意力,從你爭我奪中走出來。

(source: toutiao)

三、幼兒園階段,孩子往往是為了表達訴求、維護權益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園的孩子搶東西會更厲害,一方是看著對方拿的東西好就要搶過來,另一方是你搶我東西我就打你,真真能把幼兒園老師和家長折騰死。

但是透過表面現象,我們應該看到這時候孩子們存在的問題是:他不會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訴求,不會採取恰當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的,也不能和平地維護自己的權益。總而言之,是我們對孩子的情商培養不夠,我們忽視了孩子的情商成長。


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更應該本著“犯錯誤是學習的最好機會”,當孩子發生衝突時,幫助孩子尋求處理糾紛的辦法,增長孩子處理矛盾的經驗,而不是一味的壓制、懲罰、哄騙孩子。

當孩子們搶東西時,我會盡量避免參與進去。當然,有時候孩子也會來告狀,“果果爸爸,你們家果果搶我東西”,“爸爸,牛牛把我的金箍棒給搶走了”……一般我都會說“這是你們小朋友的事兒,你們應該自己解決”。我發現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通情達理,當你這麼說的時候,對方家長是會理解你的用意的,和你一起放手(除非上年紀的老人)。當衝突過於激烈、需要家長出面的時候,我往往會問自己的孩子“你想玩兒他的槍,你應該怎麼做?”兒子會說“和他商量”。那我就會說,“那好吧,你現在就問問他”。然後兒子就會很正式地問“牛牛,牛牛,我能不能玩玩你的槍?”當然,大多數牛牛都會說不能。然後我會給兒子支招“兒子、我知道你特別想玩,可是牛牛這會兒在玩兒呢,要不過你一會兒再問問他?或者拿你的金箍棒跟他換?或者你再想想,還有什麼好辦法?”剩下的事情,就交給孩子自己解決。

當然,孩子間的衝突也有引發意外的時候。當對方孩子受了傷,我和妻子都會第一時間聯絡對方家長,並當著孩子的面表示誠懇的道歉,不管事件的起因是什麼,都承擔相關後果。讓孩子看到,遇到事情,是應該勇於承擔責任、積極進行處理的。而當自己孩子受傷時候,我們也會把事情向對方家長予以客觀描述,而不提追究責任的事情。

遇到那些喜歡故意欺負人的孩子,我常常會和孩子討論該怎麼做。我們小區裡有一個上二年級的大孩子特別喜歡欺負小孩兒,我兒子曾經被他打得頭上腫了一個大包。在向對方家長反映過情況以後,我就問兒子,以後你該怎麼辦?兒子說,發動所有的小朋友不和他玩兒,要是他再敢打我,我就跑快去告訴大人。沒想到我兒子說到做到,第二天真的聯合小區裡的小朋友把那個大孩子給孤立了。後來,大孩子竟然跑到我們家告狀,“果果爸爸,果果讓所有的小朋友都不跟我玩……”,我挺欣慰的,我對兒子放手,引導他自己解決問題,兒子回饋我的是豐富的“江湖經驗”。

(source: toutiao)

四、有些時候,孩子們在一起打打鬧鬧,也是釋放天性的需要

 

我兒子所在的幼兒園教學理念是比較開放的,每一個孩子都顯得比較“野”。

有一次幼兒園開親子運動會,小虎和涵涵不知怎麼就打起來,我兒子正在喝水,一看這場景頓時興奮,大喊一聲“小虎,別怕,我給你報仇”,伸腳就踢了身邊牛牛一下(這種報仇方式真令人費解),然後兒子和牛牛就加入了戰群,沒一會這場戰鬥就擴大到了十幾個小朋友,並且每個人都喊著要報仇的口號。最終還是我們這些爸爸一擁而上,像老鷹抓小雞一樣各自帶回了自己的孩子,場面才得以控制(從此以後,我對幼兒園老師這份職業特別的佩服)。

看著兒子,我回憶起了自己小的時候,我覺得孩子間的打打鬧鬧,其實也是一種天性。對於那些生性活潑的小孩兒,家長如果給他放開了玩兒的機會,他才能在學習的時候坐得住。如果家長非要把孩子束縛得死死的,想改變孩子的個性,孩子學習的時候肯定跟得了多動症一樣,坐不到那兒。

 

在我看來,孩子打人、搶東西,是0-6歲年齡段一個必然過程,他給家長傳達的資訊就是:孩子情商不夠,不能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感情和需求。當我們明白了這些,就應該多給孩子實踐的機會,引導孩子自己去探索如何與他人交往,如何表達自己的要求。如果我們只是在“打人、搶東西”這個現象上糾結,孩子未來在處理人際關係和個人需求時,會變得要麼畏縮、要麼暴力。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爸媽,看到孩子打人、搶玩具的背後!是情商成長的需求!」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