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葡萄 今天來跟你說說 從小要求孩子3件事,家裡走出了11個博士,看看他怎麼做到的!吧!讓我們來看看!
之前一篇名為《生 6 個娃,全部上哈佛耶魯,她是怎麼做到的?》的文章,被身邊很多媽媽朋友熱轉,很多媽媽都肯定了一個觀點:家庭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教育。
雖然也非常認同這個觀點,但因為擔心文章中的方法論有些並不太適合國內教育,所以當時並沒有分享那篇文章。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時,卻很想和大家分享。原因除了這篇文章更接地氣,我更想和大家共勉的是:即使不是每個媽媽都致力通過這三個方法把孩子培養成博士,但是,這種看似簡單卻又令孩子受益一生的教育準則,必定能讓孩子擁有不輸於博士的修養和品質。
幹毅(中)在英國劍橋 ( 1936 —— 1939 )
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學習工程學的都知道幹毅的大名,這個來自青田,畢業於英國皇家軍官學校和英國劍橋大學,被周恩來稱之為 " 文武全才 " 的科學家曾經是科學界的泰斗人物。他在文革中經受非人的遭遇,卻始終保持豁達的人生態度,在教育上更是將自己深厚的學養和樂觀的精神傳遞給子女。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他們家走出了 11 個博士,他的大女兒幹榮珠是孟菲斯州立大學博士,長子幹高雄和次子幹小雄都是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
可以說父親是大女兒幹榮珠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父親被劃為 " 右派 " 後,卻依舊堅持每個週末帶著孩子去野炊,這不僅是對大自然的親近,更是一份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父親言語不多,但他的 " 身教 " 足以讓每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銘記。
初中時,受父親的影響,幹榮珠確定了自己此後一生的目標——成為一個卓越的科學家。因為父親被劃為右派,少年時的幹榮珠求學並不容易。儘管她的成績足夠優秀,上清華都綽綽有餘,但最後只能投考華中工學院(華工)。
美國孟菲斯州立大學博士任美國俄克拉哈馬大學教授
畢業後,她和很多知識分子一樣下鄉接受再教育。她在總口農場勞動一年後,又輾轉到湖北第一貧困縣竹山縣做技術員,工資少不說,還要時不時拉出去批鬥批鬥,然而,她始終謹記父親的教誨不忘學習。1978 年暑假迎來了她的春天,全國各大學恢復招收研究生,幹榮珠成為華中工學院的力學研究生,她離她的夢想只有一步之遙。
" 我感到生物力學會是以後的潮流、趨勢。" 於是,40 歲的幹榮珠開始了自己的出國學習之路。因為不懂外語,只能依靠他人的翻譯進行學習。然而世上的障礙在遇上夢想和毅力後都能迎刃而解,終於在 1988 年,她獲得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應用數學碩士。之後,她拜在馮元楨教授門下,而後順利獲得美國孟菲斯州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如今,幹榮珠已是當今生物醫學工程界的知名專家,她經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是:"一定要規規矩矩,不能三心二意。"
我們不一定要培養每個孩子都當博士,但是每個成功孩子背後,父母的教育經驗都非常值得分享。
下面這位強悍媽媽,兒子被哈佛錄取,從小隻要求孩子做到 3 件事: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並堅持;自立。說得容易做起來難,一起共勉!
01、從小讓孩子養成管理時間的習慣
從孩子上幼兒園起,她就有意讓孩子自己安排做作業、安排洗澡、安排玩耍的時間,她還在孩子房間貼上了每週計劃表,但計劃表讓孩子自己填寫,而不是父母幫忙安排。一開始,時間表的制定磕磕碰碰,孩子有時候懶,沒填寫,或者有時候填的全是玩耍的專案,讓父母哭笑不得。
但由於媽媽的引導和堅持,孩子從一年級起,已經懂得勞逸結合,制定出的時間表讓父母都自嘆不如。所以,孩子從沒出現過作業做不完,或者沒時間玩耍的情況。
02、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並堅持下去
她覺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她從來不強迫孩子做任何違揹他意願的事情,小到穿衣服的款式顏色,大到孩子選擇初中、高中,都是由孩子自己選擇。
偶爾也有注意力不足、存在 " 三天打魚,兩天晒網 " 的情況。每當這時候,她會跟孩子講一些 " 堅持 " 促進 " 成功 " 的小故事,告訴他關於成功畫家的事蹟,但是從沒強迫。所以孩子的畫畫興趣一直保留到現在,他在哈佛攻讀的課程也是美術。所以她認為," 喜歡 "、 " 堅持 ",是培養優秀孩子的基礎。
03、讓孩子除了自立還是自立
從小,她就有意識地培養孩子自立。她認為,自立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如何學習、挑選什麼課程都有自己的主見。比如學習落後了,是週末請教同學,還是參加補習班,都由孩子自己決定。
作為媽媽,她從來沒在孩子面前表露過對孩子的學習失望或者滿意,更沒有建議過孩子如何學習、要考多少分,因為父母的態度會給孩子造成壓力。所以,孩子從小就認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學習好不好,影響的是自己,而不是父母。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從小要求孩子3件事,家裡走出了11個博士,看看他怎麼做到的!」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