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說好跟孩子做朋友,最後卻變仇人,這位媽媽的失敗教訓,家長請注意!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說好跟孩子做朋友,最後卻變仇人,這位媽媽的失敗教訓,家長請注意!」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的傳統教育下,以前的父母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我小的時候還經常被父母打,叛逆心理非常嚴重,覺得父母不尊重自己,小小年紀就很羨慕不被打的夥伴。隨著人們教育素質的提高,現在的孩子不能打不能罵,要跟孩子講道理,做到尊重孩子,最容易被父母接受的就是:跟孩子做朋友,這樣到底可行嗎?我來說兩個失敗的例子。

(source: toutiao)

 

樂樂是個可愛的小女孩,今年已經七八歲了,樂樂媽媽想趁著年輕趕緊生個二胎,出於尊重孩子的心態,父母就跟孩子好好商量,要不要給你生個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呀?可是這種想法卻得到了樂樂強烈的反對,她開始大呼小叫,還哭鬧著不想要弟弟妹妹,覺得父母不愛她了。想起前兩年有的孩子因為不想讓父母生二胎而揚言離家出走的新聞,樂樂媽媽心裡就矛盾了,再不敢在孩子面前提生二胎的事情了,為了這個,樂樂媽媽也變得鬱鬱寡歡,生個二胎是她的心願,眼看自己就要超了年齡了,這可怎麼辦呢?

樂樂媽媽在朋友面前哭訴,朋友對她說,“你就是太尊重孩子了,生二胎是父母的事情,不用她管,不用她教育,憑什麼要聽一個小屁孩的意見呢?她的意見還成了決定性意見?”,樂樂媽媽卻說,“不是說要跟孩子做朋友嗎?這件事不商量怎麼行?我們不尊重她,她將來還怎麼健康成長?”

(source: toutiao)

 

再來看一個例子,全全的爸媽一直堅持跟孩子做朋友,可是最近卻發現這個方式越來越讓他們頭疼,比如全全晚上十點了還在看電視,這時候媽媽走過來對他說,“好孩子,我們該休息了,把電視關了吧”,全全表現出不情願,非要再看一會。又過了十分鐘,爸爸也過來了,“我們要睡覺了,不然第二天起不來了,上學要遲到了”,可是全全還是無動無衷,這次爸爸就要發火,可是被媽媽攔下了,說要尊重孩子,不能打罵。還是要好好商量,最終,全全十一點才去睡覺。第二天,爸爸把遙控器給藏起來了,心想這次總不能看電視了吧,誰知全全卻大哭大鬧,指著父母的鼻子嚷嚷,你們都是壞人,你們不是我的好朋友了,都是騙人的!父母面面相覷,自己堅持跟孩子做朋友,一點小事就讓“友情”破碎了?孩子到底要怎麼教育?

在孩子看來,朋友都是平等的,彼此沒有要求和責任,也不用承擔義務,我的意見可以隨意發揮,你不聽就算了,大不了不跟你玩了。可是父母呢,生下孩子就有教育和養育的責任,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糾正,是孩子的引導者和管教者,甚至跟孩子是“上下級”關係,在孩子的心智還沒有成熟的情況下,很多意見和想法都是幼稚的,比如樂樂不想讓父母生二胎,她只有七八歲,可能在她十七八歲的時候,感到孤單時反而會要求父母生二胎,她的想法太不成熟,一時說的話如果被採納,豈不是造成父母終身的遺憾?父母的思想成熟水平要遠遠高於孩子,這種懸殊的水平,硬要跟孩子在一個水平線上,最終的結果是跟孩子既做不成朋友,也失去父母的威嚴和權威,讓孩子覺得父母都很“虛偽”,說好的尊重我的意見,最後還不是要聽你們的?說好的跟我做朋友,卻讓我什麼都依著你們,這種朋友我才不需要呢,最後“化友為敵”,親子關係分崩離析,讓父母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

 


 

(source: toutiao)

 

從這兩個失敗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盲目地聽信“跟孩子做朋友”是不行的,很多父母跟孩子做朋友,凡事商量著來,讓自己忽略父母應有的權威,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孩子變得沒大沒小,沒有規矩,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父母想發火卻礙於朋友這個身份,朋友哪有權利要求別人?朋友只能“勸”,孩子會聽勸嗎?這麼小的孩子,正是無拘無束的年齡,他們需要學習規則,需要被人指導和糾正,甚至犯了嚴重的錯誤,父母要進行嚴厲地批評教育,可是朋友能板著臉嗎?誰會去敬畏一個朋友?父母這個度是非常難拿捏得,真正當上了朋友,才發現騎虎難下,父母把自己關進了籠子裡,讓孩子成了馴獸師,稍有差池就拿出“說好的做朋友”這個尚方寶劍,父母就會乖乖縮排籠子裡舔舐傷口,孩子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喪失權威的父母是可悲的,喪失敬畏心的孩子是可怕的,如此,等孩子長大了,卻發現早已經管不了了,父母已經沒有資格再管了,到那時,孩子還會來一句,你們懂什麼?你們已經老了。

那麼有撫養教育義務的父母,真的不能跟孩子做朋友嗎?也不全是

父母跟孩子做朋友,要圈定範圍,要讓孩子在規則下跟父母做朋友,比如規則是你不可以沒有禮貌,不可以隨意打人,該睡覺的時候就睡覺,該吃飯的時候好好吃飯,人活在世界上,總有很多規則束縛,即使父母也有,父母也不可以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既然要做朋友,那我們都要遵守規則,父母觸犯了規則會被社會和法律懲罰,孩子犯了規則,則是由父母懲罰,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們可以和平友好地做朋友,可以做到尊重孩子的意見,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會用父母的身份壓制他。

(source: toutiao)

 

但是很多父母往往不會把握這個度,有人說過,最好的教育永遠是溫和而堅定的,如果把控不好朋友這個度,建議還是不要輕易嘗試,但是作為父母,都要選擇尊重孩子這個獨立的個體,他可以表達自我,但凡事有個度,父母的威嚴和孩子的敬畏心永不可以丟失,畢竟《憲法》中規定了父母有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卻不是跟孩子做朋友,不是嗎?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說好跟孩子做朋友,最後卻變仇人,這位媽媽的失敗教訓,家長請注意!」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