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大班該寫作業?園長:寫不寫不是家長責任!

學校總共有三個班,最近老師們
對大班下學期在做幼小銜接的準備時,
到底要不要給回家作業,
出現了不同的看法,激盪出很多火花,頗有意思。

不贊成給回家功課的老師,
當然是覺得孩子不過是學齡前階段,
最快樂的童年生活也只剩下幾個月就要結束,
在學校每天專注地沉浸在蒙氏工作所做的練習與學習已經非常足夠,
寫功課、考試的日子還有十幾、二十年在等著他們,

與其急著這幾個月讓孩子適應,
不如讓孩子好好享受最後幾個月無憂無慮的生活吧!

贊成出功課的老師又有不同的見解,
認為給功課的重點絕對不是要求拼音正確、
國字完美、或是做大量的數學、英文練習,

(經過蒙氏學習而達到正常化的孩子,
到了小學之後在學業方面的表現從來都是超前,
絕少跟不上的,這點我們很有信心,
只要孩子們學習的動機夠強烈,
絕對不需要靠回家功課補強的)
而是孩子對於回家功課的「態度」。

如果可以在上小學之前,
就讓孩子建立起自動自發寫功課的好習慣,
清楚的知道功課是自己的責任而不是媽媽的;
每天回家會主動拿出功課不需要大人三催四請;


在幼兒園時期先有了某種程度的心理準備,
到了小學就可以理所當然地接受每天都要寫功課的事實,
這些「態度」才是老師認為最重要的「回家功課」。

因此贊成出功課的老師也會先和家長們做好心理建設,
所謂的功課,可能只是畫一幅畫、自己晨讀十分鐘、玩個連連看。

重點是孩子有沒有養成習慣自己主動拿出來,
家長可以做的是,和孩子討論規劃好每天完成作業的時間點,
只給予孩子善意的提醒而非不斷的催促。

如果孩子忘記或是沒有完成,
隔天他必須到學校自己和老師交代原因,
老師當然也會有相對的處理,

例如:補寫完才能去玩玩具等,
讓孩子養成自動自發與負責任的精神
才是我們出功課的重點,絕不可以讓孩子覺得是大人的責任。


我其實對於這樣的論辯是很樂見其成的,
因為很多的論點都不會有標準答案,
但在經過大家反覆的爭辯、省思之後再去執行時,
不論是出功課或不出功課,
都會更清楚自己決定的利弊得失,
進而給孩子最適切的安排。

我們家兩兄弟到現在六年級了,
都還是可以在一小時左右完成每天的功課,
當然良性的循環就是九點半左右就可以上床睡覺。

其實麟的功課量實在不少,
因為導師很重視寫作的練習,
因此除了數學、國文的作業外,
每天都一定要寫小日記或是主題閱讀單。

不過我很欽佩老師的做法,她沒有硬性規定要寫多少字,
而是告訴孩子們每學期要寫完兩本連絡本,
如果寫完,寒暑假就不需要寫作文。
或是可以集點換社會性的獎勵,

像是最大獎可以多下課20分鐘等,
如此來引發出孩子學習的自主性,
給予孩子決定權而非強硬的規定,
這樣的彈性大孩子們反而更心甘情願的買單,
麟的小日記更常常寫得豐富又精采。


好玩的是,在幼兒園時麟的班級是完全不出功課的;
而麒的班上在大班下學期在和孩子們討論
並與家長達成共識後,酌量出功課回家練習。

其實到了小學,就算同學校、同年級每班
還是會有功課量上的差異,功課多好還是功課少好?
這也真的是另一個很見仁見智的問題。

麟的小日記常常得到全班前幾名多的印章,
不只是字數多寡,最近老師的小日記主題要求練習寫「記敘文」,
麟的文筆與立意常常得到老師的激賞,
而我回想這一路以來最大的幫助還是在於閱讀習慣的養成。

從牙牙學語開始,睡前親子共讀的習慣沒有一天少過,
一直到低年級他們已經完全可以獨立閱讀才慢慢停下來。

因此我還是認為幼兒園有沒有出回家功課其實不是重點,
父母的陪伴與閱讀力的養成才是孩子們學習最大的利器,

若是本身已經花很多心思在陪伴孩子、經營親子時光的父母,
相信有沒有出功課其實影響都不大;
而回家只有全家一起陪3C的家庭,
就算孩子都有完成功課,
但長遠看來學習的動力不夠,
還是遲早會出現問題的。

所以幼小銜接的準備時期到底要不要出功課?
在我看來只要立意明確,對孩子不要造成太大的壓力與家庭的困擾,
都是可以嘗試的,不過幼兒園時期我的建議是以不要超過半小時為原則。(十分鐘更好)

幼幼、中小班實在沒有出功課的必要,
因為很容易揠苗助長造成幼兒對作業的反感,
親子關係因此而受損就更不好了,
不論如何,若已經影響到家庭生活或是造成孩子晚睡,
建議就該和老師反應酌量減少或與孩子重新討論約定,
記得回家作業的重點不是知識量上的填塞補充,而是學習態度的養成。

每個孩子氣質不同,依著孩子的狀況,
大人只要能敏感的作調整與回應、規範,給孩子有品質的陪伴,
相信就會讓孩子在上小學前調適到合適的心理狀態,
並擁有一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