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這一次懲罰孩子,卻讓我看清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每一個情緒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無論成人還是孩子。我對此早有耳聞,但是深刻體悟,卻是從一次“懲罰孩子”的事件中,這件事讓我真正“看清”了自己。

那天,我照例陪著孩子寫作業,我家的規矩是:他寫作業我看書,做好自己的事,互不打擾。這個習慣已經堅持了兩三個月,成效卓著,孩子每天都能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寫完作業,我也終於可以靜下心來看會書。

可爱, 婴儿, 兔子, 兔, 宠物, 复活节

(source:pixabay )


但是今天,不知道怎麼回事,11歲的兒子總是心神不定,看得出,他寫作業時有情緒,因為他已經幾次停下來,嘴裡輕輕抱怨:“這麼多作業!”“我們老師真是殘忍!”“我一個多小時肯定寫不完!”我聽見了他的嘟囔,心裡想:要是他真的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寫完作業,就讓他承受自然後果--要麼第二天早上早起做作業,要麼去學校接受老師的批評。打定主意,我就沒有接他的接茬兒,也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但是隨著兒子的嘟囔、牢騷的繼續,我嘴上不說,心裡的怒火卻越來越高。

果然,一個半小時後,兒子還沒有寫完作業,我強壓住怒火,叫他馬上收拾書包,誰知,他竟然發起火來:“你知道什麼,我現在寫不完,明天要被老師罵的!”並且把正在寫的本子一下扔到了地上。

這下,我再也按捺不住了,我伸出手推了兒子一下,也許是用力過猛,兒子一下子摔在地上,也許是他從來沒見過我這麼生氣惱火的樣子,被嚇壞了,他坐在地上保持著被摔倒的樣子,一動也不動,大氣也不敢出。

那麼,此時的我,是什麼樣子?我站在摔倒的兒子面前,怒目圓睜,用食指指著他,準備破口大罵,手也已經高高揚起,準備揍他一頓。然而就在這一瞬間,我腦子裡突然閃現出這樣一句話: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我為什麼有這個情緒,為什麼這樣“打”孩子?是不是我有什麼未被滿足的需求?我住手了,並且隨即走出了房間。

猿, 猴宝宝, 巴巴利猿, 濒危物种, 猴子山姆, 动物, 野生动物, 动物园


(source:pixabay )

看到這裡,也許很多家長會不贊同我的做法,可能會認為,孩子都這樣了,還不打,以後他肯定會變本加厲,應該在第一時間,“打”住他的任性和胡鬧。可是,你知道嗎?誠如開頭所說,每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我寫的上述文字,還是不自覺地在為自己辯護,似乎一切都是孩子的錯,但是,我沒有寫,那天我和老公吵了一架,我看書都看不進去;我已經在吃晚飯的時候呵斥過兒子,僅僅因為他沒有吃他不喜歡的茄子;我沒有同意兒子飯後吃一個巧克力的要求,並且是斷然拒絕,沒有一點通融餘地,也沒有給他解釋,而前幾天,他是每天可以吃一包的。是的,我有未被滿足的需求(和老公保持親密關係的需求),從而導致了兒子的需求未被滿足(從晚飯到巧克力,也許還有媽媽愁雲密佈的臉,讓他歸因於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事情),於是,我和他,情緒都失控了。

所以,“懲罰”孩子,或者“打”孩子,真的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嗎?如果那天,我沒有控制自己,真的“打”了,情況會好嗎?孩子會乖乖寫作業,以後再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或者,真的傷害了孩子,產生難以平復的心理創傷。

百天照, 宝宝, 公主

(source:pixabay )


我是這樣做的:當我再次進書房的時候,我已經冷靜了,並且擁抱著兒子道了歉,聽了他今天反常表現的原因,和他商量了這件事的處理方法,並且,請他和我一起分享了一包巧克力。一切都太棒了,不是嗎?

一次對孩子的“懲罰”,卻讓我看清楚一個事實:在每一個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所以,父母們,下次“大打出手”之前,先問問自己的需求,再問問孩子的真正需求,用理解代替懲罰吧!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葡萄小編。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