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孩子不喜歡就別逼他」

週末,朋友來家裡做客,趕巧遇上兒子練琴的時間。
坐在鋼琴前的兒子一臉不情願,
一首簡短的曲子還未彈完,就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練習。
這是他慣用的伎倆,當然我不會吃這一套。

在我強硬的態度下,兒子又哭又鬧,
最終還是坐回了琴凳上,眼中含淚練習今天的曲目。
朋友看不下去了,對我說了開頭這一句話,建議我別逼孩子,
應該選一件他喜歡的事情讓他做,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我想說的是, 這種雞湯並不適合成年人,更不適合孩子。

1
喜歡是本能,
喜新厭舊也是本能

讓孩子練習鋼琴並不是我的意願,而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有天路過琴房,看見裡面擺放的黑白鋼琴,孩子駐足望了好久,
然後拉著我的手說喜歡,想學鋼琴。
我當時只當是孩子一時玩笑話,並沒有留意。

隨後的時間裡,看見孩子模仿電視上鋼琴演奏家彈琴的模樣,
我決定幫他實現他口中的喜歡。
從一開始的認真、熱情,到兩個星期後的抗拒,
孩子對鋼琴已經失去了一開始的興趣。
所以才會出現我「逼迫孩子」的一幕。

「媽媽,我發現我不喜歡鋼琴了,我更喜歡小提琴」。
面對孩子不斷變換的喜歡,我是否應該選擇妥協?

不!


我深刻的知道,即使我現在安排孩子學小提琴,放棄鋼琴,
指不定什麼時候,孩子還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小提琴,更喜歡某某。」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同時,喜新厭舊也是人的本能。
孩子今天說喜歡這個玩具,明天看見別人手裡的玩具,
發現自己好像更喜歡別人的。
如果父母一味縱容孩子的「喜歡」,
任由孩子在本能中成長,未來成功的可能性並不大。
喜歡是人的本能,但是本能不是技能,
如果凡事按照本能走,那麼人人都可能是失敗者。

為人父母,不應是縱容孩子的本能,
而是應該想著如何將本能變成孩子的技能。

2
強者談堅持,
弱者才談喜歡。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相信這是大部分人的回答。
而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他們都是某個行業,某個領域,
甚至為人處世上的「強者」。

社會很現實,也很殘酷,弱肉強食的社會裡,
更多時候不是適者生存,而是強者生存。
要想孩子不被現實所淘汰,就要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一名強者。
而強者最大的品質就是遇事堅持。
強者不會因為一句不喜歡,就否認掉自己努力,就不作為。

好比如你去隨機採訪一名在校生,詢問他喜不喜歡上學,
相信大多數孩子的真心話都是「不喜歡」。
既然不喜歡,為何還要繼續呢?


不可避免,其中有父母的逼迫,
但更多的孩子心中卻很明白,不喜歡,
但是必須堅持,因為讀書是自己當下所能選擇的最直接的出路。
那麼多學霸的成功,大部分不是說因為喜歡學習,而是堅持學習。

周杰倫曾透露,正是因為媽媽葉惠美「逼迫」
自己從小堅持練習鋼琴,才成就了如今的周天王。

強者講的是堅持不懈,而不是喜歡與不喜歡。
要想孩子將來有所成就,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堅持自己的「喜歡」。

3
有遠見的父母,
都應捨得讓孩子吃苦

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道:中國教育最大的騙局就是
快樂教育學歷無用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這三個騙局,正在一步一步扭曲中國孩子的成長。

剛好,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
就佔據其中兩項,快樂教育以及釋放孩子的天性。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應該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孩子還小,應該讓他開心快樂的成長。
因此,孩子身上的特點,無論好與壞,
父母都理所應當的將其歸為天性,
似乎都具有天然的合理性,不可辯駁、不可壓制。


「孩子嘛,就應該快樂的成長!」
父母不知道的是,這一句話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未來。
沒有人生來就喜歡吃苦,喜歡安逸、享受是人的天性。
但恰恰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吃苦的過程,唯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
如果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
沒有哪一個孩子會主動選擇吃苦,
大部分孩子都想要舒舒服服成長。
一旦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
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當年一時爽,餘生幾多殤。

絕大部分釋放天性,自由成長的孩子,
當面臨人生窘境的時候,都會回過頭來抱怨人生,
埋怨父母當時對自己的放養,不管不顧。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劉星因為身無一技之長,
曾埋怨媽媽劉梅不給自己報興趣班: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
我還不懂事,難道您就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教育我。」
劉星所提出的「悖論」恰恰反映了
「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成長」教育方式的不足之處。

父母所認為的釋放天性,放任孩子成長的行為,無異于在斷孩子將來的後路。
按照自己喜歡方式成長的孩子,身無技能護體,將來就會寸步難行。
所以, 父母如果想要孩子未來可以走的更加順暢,
就要逼迫孩子一把,對孩子的未來負責任。

孩子小,本身認知能力不足,
無法判斷事情的好壞,是否對自己將來有害。
這時候,父母就必須起到引導作用,逼孩子一把,
先苦後甜,讓孩子的未來更有保障。
都說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心狠。
狠狠地逼迫孩子學習,而不是讓孩子釋放天性,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成長,其實是對孩子 的將來負責。

教育本身,其實就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
如果按照孩子的本能,任由孩子用喜歡的方式成長,
就像提前埋下的地雷,總有一天會以悲劇收場。
有遠見的父母,確實都有點狠心。
逼迫孩子做孩子不喜歡的事情,
強迫孩子去學習各種不喜歡的技能。

但技多不壓身的道理,誰都清楚,
只是有些父母選擇忽視,覺得孩子喜歡更為重要,
到頭來什麼都不會的孩子反倒埋怨起父母。
而有些父母選擇實踐,往往在孩子搖擺不定的時間裡,
就已經逼迫孩子掌握了技能。
所以, 如果真為孩子好,父母就要心狠,
適當的逼迫總比放縱來得好。
當然,如果要想毀掉孩子的未來,
就大膽的讓孩子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