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有必要給孩子過生日嗎? 專家: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重點不在生日,而是背後的意義...

朋友家的孩子馬上就要過生日了,
對於要不要給孩子過,家裡人分成了兩派。

以媽媽為首的一派認為,一定要過。
孩子的童年轉瞬即逝,
要抓住人生的每一個機會,
給孩子留下美好回憶。

以奶奶為首的一派則認為,
堅決不過。
"一個小孩子過什麼生日,
還花那麼多錢,完全沒有必要"。

朋友為此覺得很頭痛,
於是,找到我,
希望我可以給出一個答案。

過生日,
其實過的是一種儀式感

我堅定地告訴他:
"一定要給孩子過生日"。

不僅要過生日,孩子的每一個重要日子,
都要有所表示。

第一次獨立上幼稚園,第一次穿上校服,
第一次帶上紅領巾等等,
只要是對於孩子有意義的日子,就都要過。

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這簡直就是矯情。
每天的工作都那麼忙,回到家之後累得要死,
哪有心情做這些。更何況,這得花多少錢。

其實,怎麼過是可以選擇的,
但是一定要過,
因為這種做法是在給孩子的生活增加儀式感。

什麼是儀式感呢?

有心理學家說過,孩子的成長需要"四種營養",
分別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其實,
還有一種營養對於孩子而言十分重要,
那就是儀式感。

儀式感這個詞,很多人並不陌生。

過生日買蛋糕、母親節買花、情人節看電影,
這似乎都是儀式感。如此理解儀式感,
並沒有錯,但是卻是人為地縮小了儀式感的概念。

儀式感絕不僅僅是用錢來衡量的,
它會給孩子帶來精神財富

所謂儀式感,就是通過一些行為,
將普通事物植入感情價值,讓彼此產生心錨,
通過不斷建立的心錨,
讓彼此更真切地感受到心意和愛意。


那什麼是心錨呢?

在心理學上,
它是指人的某種情緒和行為與外界的某個事物產生連接,
從而產生的一種條件反射。

比如,我們經常送女朋友花,那麼女朋友下次見到花,
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你,並且感到甜蜜。

父母為孩子過生日,買蛋糕、吹蠟燭,
下回孩子哪怕是看見別人在吃蛋糕、吹蠟燭,
他也會想起自己的父母,
並且從心裡油然而生一種甜蜜感。

就像《小王子》中小狐狸說的那樣,
"你最好是每天都在同一個時間出現,
比如說你是下午四點來,那麼從三點開始,
我就會變得非常快樂。
越是接近我們約好的時間,我就越覺得幸福。
到了四點,我已經又激動又有點緊張了:
這時候我領略到的,是幸福的代價!

假如你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那麼我永遠都不知道該什麼
時候給自己的心穿上一件外衣……"

儀式感會讓人形成一種條件反射,
隨時感受到幸福

從此我們可以發現,
過不過生日,買不買蛋糕,
只是儀式感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
真正的重要的是,透過儀式感,
父母傳遞給孩子的愛,
這才是讓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富。

有的父母可能會質疑,
儀式感對孩子來說,
有那麼重要嗎?
當然有。

儀式感究竟對孩子而言有什麼意義?

演員黃磊經常會在微博裡曬出一家人一起做甜點的照片。
曾經有人問過他,平時工作就已經很忙碌了,
為什麼不休息一下,還要陪孩子做這些事情呢?

給予孩子甜蜜的時光,
就是儀式感的一種表達方式

黃磊說:"我想要給孩子留下很多甜蜜的、
溫馨的假日時光。我希望她回憶童年的時候,
就是在陽光燦爛的悠閒的下午,
爸爸媽媽一家人在一起,
烤餅乾,做蛋糕,香氣和甜息充滿屋子。

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不論是痛苦還是孤獨的時候,
一想起童年有過那樣溫馨甜蜜的時光,
就覺得生活很美好,很值得。"

在黃磊看來,做蛋糕絕不僅僅是陪伴孩子,
更是在生活中給予孩子一種儀式感,
同時更是傳遞給孩子一種生活態度,讓
他覺得自己配得上人世間一切的美好。

儀式感會讓孩子
覺得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注重儀式感的人,
即便生活枯燥乏味,
也可以把日子過得陽光燦爛"。

而在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一定會與眾不同。
首先,生活在有儀式感的家庭中,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

缺乏儀式感的孩子會因此變得自卑

所以,
他一直覺得自己在家庭中是被忽略的那個人,
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這樣的感受一直伴隨著他,
哪怕在學校,他也會覺得很自卑。

畢竟,
對於一個覺得沒有得到過愛的孩子而言,
他似乎也早就沒有了昂首挺胸的資本。

而體會過儀式感的孩子,他會因為感受到愛,
而覺得紀念日的這一天,
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王者",
這種信念感與驕傲感,
都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其次,
儀式感會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

很多父母也許會疑惑,
弄儀式感其實就是在浪費時間,
怎麼會增強孩子對時間的概念呢?

因為對孩子來說,
紀念日絕不只是單純的一天,
這一天裡,孩子會獲得來自
與父母更多的陪伴、關注與寵愛。

這些日子會深深地刻在孩子的生命力,
讓孩子每一次回頭想一想,都感覺到幸福,
這是一種美好的生命體驗。

儀式感會讓孩子
產生美好的體驗

不僅如此,生活中大部分的每一天都是重複的,
今天和昨天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因為儀式感的存在,
會讓孩子覺得生活又重新開始了,
這是在與過去的生活做一個告別,
從此開始一段新的征程,
而這也是儀式感顯示出來的心理學意義。

儀式感也會因此促進孩子對時間的感知與珍視,
學會珍惜每一個重要的日子,
每一個與儀式有關的人,
從而對生命充滿了敬畏。

最後,儀式感是在告訴孩子,
"我愛你",增強孩子的幸福感。

每一次生日或是孩子經歷的每一個重要的日子,
都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如果有父母的陪伴,
孩子就會越發地感覺到美好。

哪怕父母只是陪孩子吃一頓飯,
或是看一場電影,但是這種小小的儀式感,
都會讓孩子產生不一樣的生命體驗。

儀式感不需要很多錢,
但是需要用心

因為儀式的背後,是在告訴孩子,
" 每個與你有關的重要日子,
我都記得,我愛你。"

這種被愛的感覺會讓孩子覺得無比幸福。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曾經做過一個研究調查,
結果顯示在家裡收集故事和回憶,
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
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所以,儀式感其實與錢無關,
它更不是用錢堆出來的。

真正的儀式感,是對生活的熱愛,
對孩子的珍惜,對情感的投入,
它可以拓寬孩子生命的寬度,
提升孩子生命的品質,
讓孩子有勇氣面對未來的每一天。

父母應該如何給予孩子儀式感?

第一點,
儀式感更多的是情感投入,
而不是金錢投入。

不願意給孩子儀式感的父母,
給出的理由都是不想讓孩子學會攀比。

現在很多孩子過生日,動輒兩三萬,
這對於一個普通家庭來講,
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但是,
這種想法其實是對儀式感的一種誤解。
父母在儀式感上要投入其實是時間,
是心事,而絕不是金錢。

比如,在還是睡覺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每個週末都帶孩子去郊外走走,
又或者孩子成績好了,
滿足孩子一個小願望。

儀式感更需要情感投入

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儀式感,
如果父母不刻意去營造攀比的氛圍,
比如看見別人家買了10寸的生日蛋糕,
自己家就非要買20寸的,
別人家去高檔餐廳吃了一段,
自己家也非得去更高端的飯店。

父母如果能用生活中的小細節來用心地對待孩子,
就完全不必要擔心"儀式感"會寵壞了孩子。

第二點,
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
給予孩子儀式感。

有的父母工作忙碌,
很難抽出專門的一天時間來給孩子營造儀式感。
不過,這也沒關係,
因為生活中的每一個時刻,
其實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儀式感的力量。

生活中的平常瞬間一樣
可以給孩子帶來儀式感

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瞬間,
但是一樣可以給予孩子儀式感,
而這些來自於儀式感的力量,
也會變成孩子推動孩子成長的力量,
讓他堅定地走下去。

而被儀式感"餵養"大的孩子,
也會在枯燥的生活中,
仍然對未來有所期許,
尋覓小小的快樂,收穫大大的幸福。

第三點,給予孩子儀式感之前,
要先記得尊重孩子的想法。

儀式感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愛,
而不是強加給孩子的束縛。
有的父母為了給孩子營造儀式感,
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
去參加那些孩子本不喜歡的活動。

於是,我們就會看到,
有的孩子即便在自己的生日宴會上,
也哭喪著臉,強顏歡笑。

父母還會覺得孩子不領情,
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其實是因為我們給予孩子的,
並不是孩子想要的。

傾聽孩子的心聲,
也是儀式感的一個組成部分

儀式感也需要孩子的配合,所以在父母決定之前,
不妨先問問孩子的想法,看看孩子的需求。
而這本身也是儀式感帶給父母的機會,
告訴孩子,"我願意為你花時間,花心思",
這也可以讓我們好好地瞭解孩子,
傾聽孩子的心聲,從而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著名作家王爾德曾經說過:
"生活在泥沼中,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權利。"

而儀式感就是給孩子創造了一片星空,
讓孩子的生命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遇見更多的愛與美好。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