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啊!真的不是我不想帶你出門,只是為什麼你出門了就會不聽話!!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CA!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孩子啊!真的不是我不想帶你出門,只是為什麼你出門了就會不聽話!!」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慧慧媽媽一樣的體驗,帶出去的時候乖乖聽話,坐下來了卻大吵大鬧,最後好好的朋友聚會只能掃興而歸。

慧慧媽帶著慧慧出去和朋友們聚會,正當媽媽和好姐妹相聊甚歡時,慧慧突然大吼大叫,甚至大哭大鬧,讓媽媽不得不提早離開聚會。

孩子喜歡對父母大吼大叫,特別是在公共場合,這讓家長頭疼不已,對孩子打不得罵不得,說道理又不聽。到底該怎麼辦呢?


(source: toutiao)

 

很多時候,年幼的孩子想通過吼叫或哭鬧引起家長的注意。為什麼呢?年幼的孩子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卻語言貧乏;大點的孩子即使可以完整地說一個句子,卻沒有清晰闡述道理的能力。於是,當他們有所需求、有所委屈時,他們顯得特別焦急,而這時,如果我們不去留意,或者說沒空聽他們的解釋時,會讓他們更加焦急和煩躁,並開始考慮如何獲得我們的關注。

如何孩子漸漸張大,語言表達能力也不錯,但依然動不動對父母大吼大叫,這可能是父母平時溺愛或不恰當的教育方式導致孩子任性、情緒管控能力差。這時父母應調整教育方式,通過建立規則、約定的方式,提高孩子對情緒和行為的自控力。

1,不要試圖制止或滿足孩子


當孩子在公共場合突然吵鬧時,家長先不要說什麼,但可通過表情、肢體語言透露這樣的資訊給孩子,你現在的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但我不是很接受。比如,平靜地注視叫嚷著的孩子幾秒鐘,或稍稍讓自己離開孩子一定的距離。通過這些平靜、耐心、不帶威脅成分的表情、動作、肢體語言等傳達出關注孩子哭鬧行為的資訊,讓情緒激動的孩子感覺被“看到”

2,幫助孩子面對自己的感受

當孩子大吼大叫的時候,家長要幫助他面對自己的感受。第一時間幫孩子認識到叫嚷背後的真正訴求是什麼,從叫嚷的行為中抽離,冷靜地面對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真正的感受是什麼。家長可以說,你現在覺得很生氣?很委屈,是嗎?你想說什麼?

(source: toutiao)

 


3,接納感受,限制某些行為

孩子所有的感受都應該被家長接納。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時,家長千萬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而對其進行否定。如,有的孩子因為商場太熱而大吼大叫,家長卻說這裡也不熱啊,我可不覺得熱。這樣的話,孩子就會感覺家長無視他的情緒,哭鬧的行為會愈演愈烈。此時,家長可以說:“哦,你覺得熱了,不舒服是嗎?那脫掉一件衣服好不好?這樣就不熱了。但你哭鬧起來,我也不知什麼原因啊,下次如果有什麼想法直接說出來好嗎?'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他被理解和接納了,進而逐漸學會以被認同的方式來溝通。

(source: toutiao)

 

4·用幻想的方式實現他的願望

在孩子的一些想法和要求無法實現和滿足的時候,尤其對年幼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用幻想、誇張的方式幫助他“實現"。如,在飯店裡,孩子想吃麵條,但沒有,孩子可能會因此大吼大叫,這時,家長可以這樣和孩子說:“聽得出寶寶很想吃麵條,這裡要是有面條就好了,真希望爸爸媽媽會變魔術,!嗖'的一下,就能給你變出來,你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CA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孩子啊!真的不是我不想帶你出門,只是為什麼你出門了就會不聽話!!」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