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原生態家庭對孩子來講有多重要,這12張圖告訴你答案!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Ant!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原生態家庭對孩子來講有多重要,這12張圖告訴你答案!」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人們很容易把問題歸結在“原生家庭”上,認為都是父母的錯,都是父母造成的。

(source: toutiao)

 

但是,指責和抱怨,永遠無法解決問題。而如今也作為父母的你,一定要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

我們人的一生中有兩個家。一個是我們從小長大的家,有爸爸媽媽,也許還有兄弟姐妹。另一個是我們長大以後,自己結婚成家的那個家,我們把第一個家叫做原生家庭。

(source: toutiao)

 

小時候,記得的事情和不記得的事情,哪個對你的影響更大?

那些我們不記得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更大。人好比一台運行良好的電腦,平時我們看到的是我們需要看到的介面,但決定呈現這些的是隱藏在電腦中編好的程式。

(source: toutiao)

 

我們深受一些看不見的程式的驅使,而表現出現在的行為。在人際互動中,很多時候我們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裡不知不覺中學到的一些行為,有時也會反其道而行之。

1、不同的家庭,不同的規則


有一次,一個閨蜜跟我吐槽,她經常為了擠牙膏這樣的小事跟老公吵架。

原來她堅持牙膏要從底部開始擠,而老公卻喜歡從中間擠,閨蜜特別不理解老公擠牙膏的方式。老公很無語:我們本來就不一樣。

(source: toutiao)

 

2、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習慣

小A生活在一個親密度高的家庭,逢年過節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總是熱鬧非凡。有一回她去老公家過年。

吃完飯後發現大家都各忙各的並沒有什麼交流。小A心裡不是滋味,為此還跟老公鬧起了矛盾

(source: toutiao)

 

其實,小A和丈夫很相愛,只是家庭相處模式不同,他們各自學到的也就不同。所以,當你沒有感受到愛的時候,並不代表沒有愛,只是在不同家庭長大的人,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

(source: toutiao)

 

夫妻關係,很像兩個戀人要在一個完全漆黑、伸手不見五指的房間裡跳一支很難的探戈舞。若想要共譜一支最美的人生之舞,


我們必須學習瞭解自己的和對方的原生家庭,在漆黑的潛意識中為愛點燃一盞燈。

3、有一種命運,叫“強迫性重複”

生命中,我們常常不由自主地,與某些特定的人發生或愛或恨的關係,

(source: toutiao)

 

潛意識中借著與他們的情緒互動過程,重新去療愈過去所受的心理創傷,滿足自己童年缺失過的心理需求。

比如有的人受不了母親太黏,什麼事都要控制,長大後便娶了個很愛"管的"太太,然後開始第二回合的心理戰爭,

要從她身上重新尋得自己追求了一輩子的尊重。

4、你腦海裡的執念

你在哪一方面特別有情感過敏?小時候你常常有過的負性情緒是什麼?你從小最需要卻沒得到滿足的一些心理需求是什麼?

你的“內在誓言”,或你的一個強烈的經驗感受,一個影響一生的決定是什麼?

(source: toutiao)

 

我有一個朋友,她的父親很喜歡喝酒,年幼時父親醉酒後全家人崩潰的畫面,在她腦海裡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現在,她的老公只要一醉酒,她就狂躁不已,多次因為丈夫酗酒鬧離婚,童年時的經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對老公的態度。


(source: toutiao)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存在的,但不要把原生家庭當作不肯成長、改變的藉口。因為你的幸福、快樂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請記得:你現在就是你子女的原生家庭!你在重新創造一個文化,過去不對的事情,不要持續下去;過去好的經驗,要把它傳承下去。

(source: toutiao)

 

5、什麼樣的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最好?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根據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後,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麼,孩子是透過什麼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

(source: toutiao)

 

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只有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他們內心深處對歸屬感的需求。

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為了能和爸爸連接,會採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哪怕這些資訊是負面的。

(source: toutiao)

 

有人說,我只放在心裡沒說出來呀?

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就算表面上沒說,如果你心中有這些資訊,一定會在無意識裡顯露出來,而你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

當你越不尊重對方,孩子就會越像那個人。我們應該提供更多正面的資訊,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source: toutiao)

 

不只是稱讚孩子,重點是稱讚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好的資訊方向與爸媽連接,

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自然也會朝著好的方向健康成長。願所有的父母都能夠擁有和諧健康的關係,共同創造幸福美滿的家庭環境,培養出優秀、快樂的孩子!

 

看完今天的文章之後,大家是不是有什麼想法呢?請大家分享出去吧!我是Ant小編。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toutiao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