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孩子給誰帶都不是問題!問題就出在這些錯的方式!

日本韓國的媽媽生了孩子,爸爸賺錢養家,媽媽可以在家專心育兒;

人家歐美國家政府福利好得不得了,所以育兒壓力也不大,基本上也可以在家照顧孩子。

可是,想想咱的媽媽,感覺對於孩子給誰帶的問題,貌似是從懷孕期間甚至在孕前就開始在家人間被討論著的吧。

有人說:母親自己帶孩子是最好的選擇。現在是資訊時代、科學發達。在可能的情況下,母親自己帶孩子,智力開發早,能夠從小培養養成愛學習、懂禮貌、守規矩的良好習慣,幫助教育健康成長順利。

有人說:孩子應該給爸媽帶,畢竟年輕人都有自己的事業,沒有時間拿出大把經歷來帶孩子!況且有了孩子更需要養家餬口。

有人說:還是別麻煩爸媽了,自己沒時間就花錢請個月嫂吧,老人歲數大了最好還是不要添麻煩!


有人說:萬一工作生活難以為繼,可以讓公公婆婆協助幫忙一下,他們只是生活管理,教育的責任母親父親夫妻自己主導進行才好。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孩子最好是自己帶。這樣孩子和自己才不會有距離感,如果換做讓父母帶,有一天孩子只找爺爺奶奶,而不找自己哪種感覺我想不會舒服的,而且自己調教的孩子,以後也不會抱怨太多! 無論誰帶,這幾種“寵娃”方式要不得!

1、總愛抱著孩子

不少媽咪抱怨,自從孩子學會走路之後,自己只要稍不留神就不見蹤影。於是,不少家長在帶孩子外出的時候,為防止孩子出了自己的視線,就一直抱著不撒手。那麼,經常抱孩子有什麼不利影響嗎? 首先,對於會走路的孩子,如果經常被抱著反而更懶得自己行走,出門總讓大人抱著。其次,好動也是孩子智商發育的一種體現,孩子越是多活動,多動手,多思考,越對體質發育有幫助。

2、過早要孩子學著站走


看到比自家小的孩子都會站立行走了,家長們心裡那個著急啊。恨不得自家孩子立馬健步如飛,以此來顯示體魄強壯、聰明過人。 但其實,兒科專家提醒,每個孩子都有著自身的發育規律,千萬不要強迫孩子站立和行走,這不但不利於骨骼發育,還會導致肌肉受傷。孩子站和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之後,得一步步來,到了該站的時機,孩子自然而然就會站立,行走也是一樣的道理。當孩子腿部肌肉發育有力量之後,他們自然會邁步向前。

3、沒有原則的餵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生活中其實有不少家長在孩子餵養方面並不科學。比如怕寶寶吃不飽就多加幾勺奶粉,端著碗到處追著孩子餵飯,一味地用零食制止孩子哭鬧,不吃正餐用零食代替......如此類似的餵養方式常在你看得見或看不見的地方上演。 也許,你總抱怨為什麼孩子不愛吃飯,為什麼都3歲了還不能獨立進食?先不說這些餵養方式對孩子的獨立性和塑造良好習慣有什麼影響,單單這飲食方式對孩子的健康就沒有任何好處。

4、怕孩子冷,一個勁兒地多穿

很多家長對“捂熱綜合徵”可能還不太瞭解,如果給孩子穿蓋太多,會導致人體溫度因不能及時散熱而出現缺氧、多汗、虛脫、乃至昏迷的情況。 孩子的神經末梢血液迴圈能力比較差,常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這種正常的現象常被家長誤認為穿少了,於是給孩子裹了一層又一層。然而,孩子的新陳代謝較快、運動量較大,非常容易出汗,給孩子穿太多反而更容易感冒。


5、什麼都不準碰,泯滅好奇心

“不能跑,小心摔倒了。” “下次可不能這麼玩了,摔下來多危險啊!” “這個敗家子,怎麼把玩具給拆了。” ...... 生活中,經常這麼數落孩子的家長好像也不在少數,恨不得孩子什麼都不要碰,乖乖的坐在一旁玩耍才省心?可哪個孩子不是對周圍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喜歡碰這碰那也是因為想要了解和探索。帶孩子,一味的不準孩子嘗試碰觸,只會泯滅孩子的好奇心、冒險心和創新精神。如果孩子被壓抑久了,容易導致情緒爆發,或者形成“兩面派”的性格表現。

我認為對家庭和事業無法同事兼顧的女性來講,讓老人對寶寶生活上進行管理,我們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加以引導,這可能是比較理想的狀態!你覺得呢?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趣或是對你有幫助的話,分享讓更多朋友看看,討論一下你們的想法吧!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親子天地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