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寶寶發燒一定要吃藥嗎,快來看看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發燒!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葡萄!今天要來說說關於「寶寶發燒一定要吃藥嗎,快來看看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發燒!」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天氣溫驟降,抵抗力較弱的寶寶很容易中招——感冒發燒。

當媽最怕寶寶生病,尤其是遇上發燒,不管平時多淡定的父母,只要看到寶寶病怏怏,小臉紅撲撲的,就會焦急萬分,手忙腳亂,恨不得馬上讓孩子吃藥或者送醫院。

因為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燒壞腦子、燒出肺炎……

(source: toutiao)

 

今天小和就跟大家聊聊寶寶發燒那些事~~

寶寶為什麼會發燒?

身體的體溫由大腦的體溫中樞控制,並保持著一定的數值。如果病原體或化學物質來刺激體溫中樞,使體溫升高。發燒實際上是人體的一種防衛反應,爸爸媽媽要注意的是那些導致發燒的原因,而非發燒本身。

發燒的分度(腋溫)

低燒:37-38℃

中度燒:38.1-39℃

高燒:39.1-40℃

超高燒:41℃以上

(source: toutiao)

 

 


 

1、調節體溫的機能還沒成熟

人類與生俱來就有調節體溫的機能,但是剛出生的寶寶調節體溫的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不能很好地調節體溫。另外,與成人相比,寶寶的身材較小,所以經常受到外部氣溫變化的影響。當給寶寶穿太多衣物或給寶寶蓋上厚被時,寶寶的身上也會發燒。

2、抵抗力較弱,容易患上感染症

寶寶的免疫力還不是很強,因此抵抗力也很弱,很容易患上感染症,還會經常發燒。出生後6個月之前,因為寶寶生下來時從媽媽身上得到了免疫力,所以有一定的抵抗力,這可能降低患上疾病的機率,但這並不能說明有百分之百的預防作用。當爸爸身上有病毒,而媽媽身上沒有能攻克此類疾病的抗體時,寶寶就有可能患上疾病,但是寶寶自己感覺不到發燒,所以媽媽需要經常觀察寶寶的樣子,隨時確認寶寶是否在發燒,這樣才能及時救治。

哪些原因會使寶寶發燒?

1、感染性發燒

發燒是人體對感染的一種預防反應,是發燒最常見的病因。各種病原微生物(病毒、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立克次體、螺旋體和寄生蟲)可引起的身體區域性或全身感染均可導致發燒。而細菌也可導致身體防禦功能啟動,如扁桃體炎、敗血症等;也有病毒性的,如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等;還有寄生蟲病等。

嬰兒在4-5個月大之前,帶有從母體接收的抗體,有一定的免疫力,不容易生病,一般也不會發燒。但是6個月以後,從母體接收的抗體消失,嬰兒受到病原的侵入就會發燒。

(source: toutiao)

 

2、非感染性發燒

非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發燒也很多,過敏反應性疾病,如風溼熱、藥物過敏、疫苗反應等;大量組織壞死或破壞,如大面積燒傷、白血病、惡性網狀細胞增生症、淋巴瘤及其他惡性腫瘤等;還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暑熱症、腦出血等也會引起發燒;癲癇持續狀態、腦發育不全等,都可以引起發燒。

爸爸媽媽應該做哪些事?

 


 

雖然發燒是寶寶身體正常的防禦反應,但溫度過高或時間過長仍可能導致身體各種功能受累。高燒可以使小兒神經興奮性增高,甚至出現抽蓄和昏迷,進而損傷大腦。因此,無論何種原因導致的發燒,在想辦法弄清病因的同時,也要儘量降低體溫,避免長時間高燒對人體造成損害。當病因還不明確的情況下,儘量使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溫水擦浴、頭部冰敷等等),因為藥物往往容易掩蓋真實病情,尤其是激素的使用,更加會讓醫生在尋找病因時感到困難。

(source: toutiao)

 

1、減少穿衣蓋被

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儘量讓寶寶穿著棉質寬鬆的衣物,如果是躺著休息,只需蓋薄被即可,若有出汗現象,要記得隨時更換乾爽衣物。要讓身體散熱,不能用厚重的棉被或者大衣將寶寶包裹起來,這樣不但沒法有效排汗,反而可能使體溫變得更高。若是在發燒過程中出現感覺寒冷的情況,可暫時增加一兩件衣服,等寒冷感消退後,再將增加的衣服脫去。

2、補充足夠的水分

要給寶寶多喝水,這樣可減緩發燒症狀。如果寶寶不肯好好喝水的話,也可以適當喝果汁、牛奶、電解質液等飲料。

3、保持安靜

多休息以增加體力來對抗疾病,並儘量不要到公共場所,以免造成疾病的傳播。

4、溫水擦浴

適用於發高燒的寶寶。水溫應略低於寶寶的面板溫度(即32-34℃)。面板接受冷刺激後,可使毛細血管收縮,繼而又擴張,達到降溫效果。注意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輕輕按摩幾下,還可以促進血管擴張。擦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鐘。

5、頭部冷敷

將毛巾用涼水侵溼後敷在寶寶前額部,每5-10分鐘更換一次。也可將水袋中灌上涼水,枕在腦下。也可以用老的熱水袋(灌上冷水,一半多一點),冰箱裡凍一下,並讓其結冰,上面鋪上薄毛巾,放在脖子底下(不要放在頭低下),讓熱水袋彎過來包住脖子兩側,由於頸部血管在兩側,這樣效果較好。腹股溝、肘窩和膝關節後面也可以用冰水袋覆蓋,就是一定要在血管經過的體表冷敷才有效果。

 


 

(source: toutiao)

 

6、瞭解藥物退燒法

對於一些高燒的寶寶,醫生會使用退燒藥,一般退燒藥有水劑、錠劑、栓劑和針劑,它們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則。

(source: toutiao)

 

水劑較溫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撲熱息痛的糖漿,如小兒美林糖漿(布洛芬)、小兒百服寧滴劑等。

阿司匹林錠劑退燒效果較好,但阿司匹林可能會引起發雷氏綜合徵,所以某些特定時期不能使用,例如寶寶患有水痘或流感時。

栓劑是從肛門塞入的藥物,主要由直腸吸收,效果比較快。如果寶寶拒絕口服藥物,退熱栓就是最好的選擇。使用時,寧願少用一些,退燒得慢一些。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燒過度,導致寶寶大量出汗、虛脫,而且藥物反覆刺激肛門後,還易造成腹瀉。

針劑:一般由醫生使用。

(source: toutiao)

 

發燒對寶寶而言

是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小考驗

就像吃苦瓜,吃起來很苦,

但是營養價值不可否認

發燒可以讓寶寶的免疫系統不斷強大。

爸比媽咪只要在平時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

在關鍵時刻才能不慌不忙、應對自如。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葡萄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親子生活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寶寶發燒一定要吃藥嗎,快來看看如何正確對待寶寶發燒!」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