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3歲以前,不要讓孩子單獨睡! 但6歲後還跟父母睡一起!害了他一輩子啊!

大家好,我是小寶貝媽媽經小編Uber!今天要來說說關於「3歲以前,不要讓孩子單獨睡! 但6歲後還跟父母睡一起!害了他一輩子啊!」的事!不知道大家對於這個有多了解呢?一起來看看吧!

 

(source: cnread)

從與父母同床過渡到睡自己的小床,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對父母來說則可能是一個令人煩惱的過程。專家說,在這個過程中,“耐心”是最重要的。

儘管有爭議,但在全世界多數的文化中,剛出生的嬰兒與母親同床共眠都是常態。而什麼時候應該開始訓練孩子自己睡呢?美國《爸爸經》雜誌調查發現,多數家長都認為,當孩子開始學步時,就該教他們自己睡了。但是對孩子而言,結束與爸爸媽媽同床是很痛苦的事。他們已經習慣了爸媽的溫暖,以及一醒來有爸媽在身邊的安全感。對這些孩子來說,要讓他們聽完床邊故事就乖乖睡覺是很困難的。爸爸媽媽需要做些額外的工作來訓練孩子自己睡。

 


步驟1:讓孩子從頭參與準備自已的房間

“讓他們全程參與這個過程,”兒童心理學家蘿珊娜·勒薩克(Roseanne Lesack)醫師建議,“一開始,跟孩子討論買一張小床,放在他們自已的房間裡。”

家長應該跟孩子解釋清楚,“有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意思,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床、寢具、以及任何能幫助他們安撫自己的東西。然後,開始真正的訓練:讓孩子真正睡在自己的小床上。這個過程會很長,要按部就班的慢慢來,才不會破壞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步驟2:漸進式改變睡前陪伴習慣

第一個晚上,在完成刷牙洗臉、床邊故事等睡前儀式以後,父母當中應該要有一人坐在孩子床邊陪孩子,直到孩子熟睡,之後再離開房間。即使有爸爸媽媽在旁邊陪著,第一個晚上也可能很難熬。等到孩子習慣以後,爸媽再漸漸移離床邊、移向房門口,坐在門口陪孩子,直到孩子熟睡。重點是,一次只移動一點點,讓孩子漸漸習慣。等到孩子完全習慣以後,爸媽就能離開房間了。


“有10萬種方法可以把這個步驟分成小步驟,”勒薩克醫師說:“基於孩子的需求和你們家庭的習慣,你們可以採取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種漸進的方式通常很有效,重點是父母要給孩子時間,去慢慢習慣每一個新情況。

 

步驟3:完成睡前儀式立刻離開

“至少要有連續3個晚上成功,才能進行下一步,”勒薩克建議:“成功表示孩子沒有鬧情緒,沒有哭,在正常時間內睡著。就算孩子沒有哭並且在正常時間內睡著,但如果他不開心,就不能進行下一步。”

最後一步是在睡前儀式完成後立刻離開房間。如果孩子不能接受,父母可以留下來陪孩子一小段時間,然後離開,之後每隔一小段時間就回來看孩子一下,直到孩子熟睡。等到孩子習慣以後,再逐漸延長離開房間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同樣要遵守至少連續3個晚上成功、再進行下一步的原則。

不過,真正開始實施時,家長會發現,或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輕鬆簡單。家長可以視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和狀況,彈性調整培養孩子獨立睡眠的實施年齡和做法。

看完後是不是覺得Uber小編在小寶貝媽媽經分享的育兒教養文章很好呢?想看更多好文,或是喜歡小寶貝媽媽經的文章的話,可以按讚追蹤並分享這篇「3歲以前,不要讓孩子單獨睡! 但6歲後還跟父母睡一起!害了他一輩子啊!」出去給大家一起看看喔!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cnread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