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每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後面,都藏著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很多爸爸媽媽都吐槽過一件事,就是孩子愛發脾氣。
有些孩子愛發脾氣的表現是,動不動就暴跳如雷,

有些孩子是哭天搶地、不達目的誓不甘休,
可能更讓你難以接受的是,只要孩子一發起脾氣來,
就會對你、對別人態度惡劣、言辭尖刻,更嚴重點的,還會拳打腳踢。

在我跟很多做了父母的朋友聊天時,
常常聽到最高頻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孩子發脾氣的問題。

比如,你完全不明白,為什麼在你眼裡
明明就是雞毛蒜皮一樣的小事,
就會莫名地點燃孩子的敏感神經?
為什麼孩子就是這麼任性、不懂事?

我有個朋友就曾經因為4歲的兒子在發脾氣時跟她說
「我要打死你」這樣的話而感到特別傷心。

為了這句話,她整整跟我哭訴了1個多小時。
孩子愛發脾氣,應該還讓你遭遇了很多下不來台的尷尬時刻?

比如,逛商場的時候,孩子看上了某樣玩具,
或是想玩某個遊藝設施,但可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
你並不想滿足他的這些要求,他就不分場合地跟你糾纏、哭鬧,
周圍投來的異樣目光,讓你臉上火辣辣的,
恨不得馬上把孩子的嘴巴給縫起來。

又比如,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朋友們的聚會,
看見自己的孩子脾氣又臭又硬,一言不合就朝你怒吼,
和其他孩子玩不到一會兒就鬧矛盾,讓你在一眾朋友面前顏面掃地。


一個媽媽跟我說,她已經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跟7歲的女兒相處了,
自己常常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莫名地惹惱她,
而且小姑娘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就會尖叫,她特別受不了女兒的尖叫聲。

其實,她最最不能接受的還有一點,
就是她覺得自己明明是個通情達理的人,
怎麼孩子就這麼小心眼,這麼地任性不講道理。

孩子的這些「問題」表現,在她眼裡,
簡直就是她沒有能力教好自己孩子的佐證。

有太多的父母因為孩子的脾氣問題而感到撓頭了,
但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問題的癥結在哪裡,所以常常感到束手無策。

每當孩子惹惱自己的時候,就只能怪在孩子頭上,
認為這一切都是孩子的問題,然後再默默地心疼一下自己,
怎麼就攤上了這麼一個不讓人省心的娃兒。

其實,很多父母並不能真正理解孩子的言行,
因為成年人通常會習慣性地把孩子看作是「另外一個物種」,
而沒有把孩子真正當做一個需要去琢磨、去洞察的人。

要學會透過孩子發脾氣的表面行為,
準確地翻譯出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語言和資訊,這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現在,我們需要把孩子,當作是與你的商業談判對手同樣重要的人物,
你不僅僅要看到他的言行這個表層,更要看到背後,孩子真實的臺詞是什麼。

比如,孩子在發脾氣咒駡作業題布置得很愚蠢時,
他內心真實的表達可能是,「我很沮喪,這些題對我來說有點難」,
「我很可能做不到,而且我不想因為這個顯得自己很蠢」。

如果你能洞察到這一點,你最自然的選擇,
一定不是去跟孩子講尊重老師、尊重出題人這樣的大道理,
也不會惱怒地斥責他出言不遜,而是走近他,幫他一起攻克作業的難題。

再比如,孩子在發脾氣時,有可能會對著你大喊「我討厭你」、「我恨你」。
如果你能洞悉到,孩子只是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對深愛的人的憤怒情緒時,
你會很容易原諒他的「口不擇言」。

你不再會因為孩子說出這樣傷人的話,就開始腦補孩子忘恩負義的情節,
然後傷心失望透頂,直接把孩子推到你的對立面去。

這個時候,告訴他,我愛你,但我也會對你這樣的行為生氣,才是明智的回應。
所以, 當孩子發脾氣時,不要再草率地歸因為,
孩子是在故意找茬,也不要簡單粗暴地認為,孩子就是在犯渾。

你要做的,是真真正正地把孩子發脾氣這件事,解讀為某種信息。
注意,是某種資訊,而不是某個評價。


孩子的壞脾氣背後,很有可能藏著挫敗感、無力感、自卑感、
孤獨感等等各種不良的情緒,憤怒是他內心脆弱的表達。

很多時候,你的方法不管用,其實是因為你沒有解讀出真正有效的資訊。
如果你想要真正有效地解決問題,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讓孩子感到脆弱的東西。

當然,也有例外。如果你總是向孩子的壞脾氣妥協,那麼,
更有可能的情況是,孩子已經掌握了一項能通過控制你,
來達到自己目的的技能和武器,那就是發脾氣。

在你找到孩子發脾氣背後真正的資訊後,你可以嘗試用遊戲,
來幫孩子化解他內心不斷積累起來的負面感受和不良情緒。

比如,如果孩子挫敗感強烈,害怕挑戰,在現實中缺乏自信,
就可以讓孩子參與一些競技型的遊戲,並創造機會讓孩子贏,
給他在遊戲中體會勝利的感覺,釋放和宣洩挫敗感,並從中獲得力量。

越是真正內心力量感強的孩子,反而越不容易發脾氣,
所以,增強孩子內心的力量感和自信,
是改善孩子「壞脾氣」問題最根本的辦法。

造成孩子發脾氣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恐懼或是壓力,
而遊戲也是幫助孩子宣洩這些負面感受的好辦法。

比如,很多孩子喜歡在家裡玩扮演醫生或是老師的角色,
這可不是簡單的模仿,其實是孩子通過在遊戲裡置換角色,
把自己從被動的一方,轉化成掌握主動的一方,
以宣洩自己緊張和恐懼的情緒。
這是孩子自我療愈的一種本能。

所以,如果孩子在家裡完扮演醫生給你打針,
或是扮演老師呵斥你不聽話,你只需要簡單地配合他就可以了。

最後, 在利用遊戲幫孩子增強內心力量、紓解情緒的時候,
要注意不要讓遊戲成為孩子挫敗感的另一個來源。

很多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玩遊戲時輸不起,一輸就會大發脾氣,
但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擔心,孩子比你想像得聰明多了,
他完全分得清楚現實和遊戲的差別。

如果現實本身就已經給了孩子很多的挫敗感,
那麼,在遊戲中,你其實不再需要繼續給他挫敗了。

你應該要讓他體會贏的感覺,幫他慢慢找回力量感,
獲得在現實裡去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勇氣和信心。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