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訂閱 小寶貝媽媽經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洪蘭: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教養」,教養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

身為父母,養兒育女最重要的是什麼?
是給予孩子最好的條件和環境?
是對他嚴加管教?是讓他在包容中自由成長?
很多父母埋頭于孩子的教育,
卻忽略甚至逃避了最關鍵的問題。

育兒,即是育己。
孩子的誠實正直不是口號可以教出來的,
它是孩子從觀察父母平日一舉一動中,
潛移默化,自然歸納出來的做人做事的原則。

Family, Newborn, Baby, Child, Infant

有人總結了父母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神邏輯:
吃穿跟差的比,學習跟好的比;
自己跟差的比,讓孩子跟好的比;
自己背後說親戚壞話,
讓孩子在親戚面前有禮貌別給自己丟人;

自己沒做過第一,逼著孩子拿第一;
自己這輩子沒有多大成就,讓孩子給自己爭口氣;
自己對孩子的侮辱從不記得,
孩子做過的錯事記憶猶新……

這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深刻反思的:
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們對待別人的態度,
我們莫名其妙的雙重標準。
這些缺點和不足,

全都通過孩子暴露得一清二楚。

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孩子又何嘗不是父母的老師?
孩子來到世界上,其中一個意義,
也是在督促做父母的我們,補足自己欠缺的地方。
如果我們自己不願意變得更好,那為何這樣要求孩子?


言傳身教,從來都是相互的。
放下電話罵娘的家長,教不出講文明的孩子;
轉頭滿口壞話的家長,教不出懂禮貌的孩子;
隨地吐痰扔煙頭的家長,教不出愛衛生的孩子;
計較雞毛蒜皮的家長,教不出大器的孩子;
喜歡耍滑使壞的家長,教不出有道德的孩子;
一臉不耐煩的家長,教不出有好奇心的孩子。

孩子是家長的天使,
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養兒育女,
才促使我們不得不反思自己,
開始注重“自身的成長”,並迎來更好的改變。

很多人過了中年,就停止繪製自己的人生地圖,
不再確定自己的位置,不再尋找想要到達的遠方,
不再探索更多可能性。

始終停在原處,放棄修補自己,
龜縮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認為自己渺小的王國神聖不可侵犯,
自己的三觀完美無瑕,不必更新拓展。
有這樣的父母,孩子的世界必然狹小。

德國教育學家: 沒有不可教的孩子,只是快與慢而已
在大腦科學還不很發達的時候,
德國的教育學家洛德
(Heinrich Roth, 1906-1983)
就認為一個人的人格與四個因素有關:


一是基因,二是生長的環境,
三是動機,四是前三者的交互作用。

事實上,現在大腦的研究
的確證實了洛德的看法,
大腦是基因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產物,
沒有不可教的孩子,
只是學習的快與慢而已。

過去父母迷信基因的重要性,
常認為孩子天資不好,就放棄了。
其實自然界中沒有一種動物像人類一樣,
大腦這麼慢才成熟,
原因是大自然要給環境一個機會,
讓它有時間作用到基因上。

父母若給孩子一個正直誠實的人格榜樣,
孩子縱然只是中上資質也會成功,
因為好的人品會得到別人的協助,
他會因自助、人助、天助而成功。

Child, Girl, Young, Caucasian, Childhood

父母的身教大於言教
以前加州有一位名教授,
學問又好、風度翩翩,
是學生景仰的對象。

他小時候家中很窮,
父母打零工採棉花維生,
他說他母親整天彎腰採棉花,
下工回家,背直不起來,
需要有人幫忙才能扳直。


他從父母身上學會辛勤工作,
念大學時在餐廳做侍者,
學會看人臉色換取小費。

他開玩笑說,父母給了他吃苦耐勞的基因,
環境讓他能屈能伸,
他窮怕了,
所以想出人頭地、改善家庭經濟,

有了這個動機,他努力爭取所有機會,
終於做到美國總統的科學顧問。

Tie, Necktie, Adjust, Adjusting, Man

孩子從出生就開始,接受外界環境的各種訊息
其實,孩子一出生時,
感覺器官就不停的接受外界環境中的各種訊息,
這些訊息影響大腦的發展,
每一個親子的經驗都在大腦中留下痕跡,
這個痕跡又決定下一次的親子互動,
互為表裡循環不絕。

所以中國人所說的「三歲定終身」
其實指的不是智力而是人格的養成,
三歲時智慧還未開,怎麼可能定終身呢?
但是孩子已經從父母身上學到處世的態度了。

Mom, Daughter, Family, Baby, Girl, Woman

品德比知識重要多了
在高科技的現代,
殺人不見血,一個按鈕按下去,
可能死幾百萬人都無感覺,
所以科學家的人品培養比知識重要多了。
品德是一個人的根,
有根的植物花才開得久。

政治尤其如此,
一個無品的政客會耗費國力,
更是全民的危機。

台灣最近重大弊案不斷,
是該再回到基本教育層面,
從品格教起的時候了。

Read, Book, Girl, Study, Learn, Sofa

哲學家史沛曼
(Robert Spaemann,1927-2018)說得好,
教養不是一個理性目的的歷程,
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叫「教養」的行為,
它是在我們做了很多其他的事
之後附帶產生的一種作用。
教養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資產,政府應該重視它。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精選好文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